3月19日,在“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”年會經濟峰會上,主辦方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設立了“未來五年能源供求新趨勢”單元。殼牌集團首席執行官范伯登、神華集團董事長張玉卓、施耐德電氣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趙國華、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、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核能機構主任威廉·馬格伍德就原油價格、地緣政治和氣候變化等關聯性話題展開討論。
石油價格波動會越來越大
范伯登表示,未來五年世界能源供求關系、市場分布會非常不平衡,也有很大的不可預見性。當前原油價格在下降,但從長遠來看會往上走,不過它不會是一個直線上升或下降,未來趨勢也不是很容易預判。
“我們認為,原油價格的波動性會越來越大,這與能源市場、石油市場以及地緣政治都息息相關。所以我在這里給出的關鍵詞是波動。”范伯登說,比如敘利亞沖突、中東局部戰爭造成難民涌入歐盟,加上美國大選,這些會使石油供應變得更加不穩定。另外,缺少可預見性的情況也會發生,就是中國的轉型。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、最重要的經濟引擎,它的經濟會向何處去,存在著不確定性。
范伯登認為,從全球角度來看,能源需求會一直增加,預計到2040年,能源需求還會再增加三分之一,所以我們還需要找到合適的方法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。對此,各個國家的情況不盡相同,比如說可再生能源是一個解決方案。
新能源將在未來能源結構中發揮重要作用
張玉卓表示,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使得能源需求低迷,所以目前的能源價格比較低,石油價格是一個突出表現,但煤炭價格也非常低。世界能源正在從高碳向低碳轉變,非化石能源將在未來的能源結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。新一輪能源技術變革正在孕育,就是大家看到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長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。分布式能源、儲能、智能電網關鍵技術都在試驗和推廣。
目前,中國能源轉型面臨的挑戰是:化石能源用得比較多、煤炭用得比較多、能源利用效率總體偏低、能源安全形勢比較嚴峻。所以,中國要進行能源革命。
張玉卓認為,能源供應的綠色轉型是推進能源領域供給側改革的一個重要手段:要化解能源領域的產能過剩,還需要增加清潔能源的供應比重,即化石能源要清潔化,非化石能源要規?;?。化石能源要清潔利用,中國主要是煤炭的清潔利用。清潔能源的規?;媾R的問題主要是可再生能源如何降低成本和增加規模。
張玉卓表示,神華希望建立一個清潔能源供應系統,就是把不同的能源放到一個能源系統里來,因為可再生能源的價格比較貴,可以通過化石能源跟它有機地融合,目的是降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。希望構建一個清潔、高效、低碳的綠色能源系統,實現能源、經濟、社會環境的和諧發展。
煤炭仍將是中國能源消費主體
林伯強表示,中國煤炭消費在能源結構中占比為64%,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會是中國的主要能源。在能源消費中,石油占比18%左右;在非化石能源中,水電一直很穩定,最近幾年穩定在8.5%左右。
林伯強稱,今后中國能源結構的調整應該是煤炭跟清潔發展的此消彼漲的過程,除了政府政策以外,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源需求增長。如果能源需求增長為零的話,煤炭替代比較容易;如果能源增長1%,意味著清潔能源需要20%的增長才能替代煤炭,所以這個替代就很困難;如果一次能源需求增長是2%,可以基本上斷定,煤炭消費量還得增加,因為清潔能源可提供太小,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。
林伯強提醒,如果中國經濟真正進入轉型期,從快速的城市化、工業化進程中降到較低發展速度,也就是說,今后五年GDP平均增速為6.5%,伴隨著比較低的能源增長是有可能的,所以能源企業必須要為此做好準備。
威廉·馬格伍德表示,現在全球核電廠的數量已經達到歷史新高,其中新建核電站有三分之一位于中國。未來對電力的需求到2050年還將增長三倍,如果要實現控制全球溫度上升控制在2攝氏以內的目標,在各領域,包括新能源發展,都要實現新的突破。“如果在核領域不能實現突破的話,其他清潔能源就應該盡快實現突破,這樣才能實現全球在氣候變化方面制定的目標。”
兩大顛覆性技術重構能源市場
趙國華表示,有兩個顛覆性技術會重構能源市場,一個是物聯網以及整個能源價值鏈的數字化,另一個是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。這會對整個能源的再生產和再分配產生巨大影a響。
一是整個世界跟原來相比,在能源行業會變得更加數字化。未來五年最大的變革就是會把全世界大概4000萬臺設備連接到互聯網上,這將根本改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方式,它會對人類的消費產生巨大改變。通過控制這些機器的馬達,能夠實現節能30%到40%,實際上這樣的方法也很簡單,可以使用物聯網等現代技術來提高每一個環節的效率。
二是由于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和數字化的發展,全球會越來越“去中央化”,實現分散化。傳統的電網會逐漸變成各個地方各自微型的電網,這樣可以降低發電價格,也可以降低電力傳輸價格以及電力消費價格。